20130316

(我是人,我反核)邏輯第二課

邏輯第二課:連言句

——給其中一些想要戰爆反核人士的人的邏輯課XD


  前言:這篇是邏輯課,講述我最近一再需要幫助別人共同釐清的事情,寫出來是為了我自己私人的方便,這樣大家下次有需要就只要丟連結就好了。加上其實我內心深處一直想要開個哲學部落格,可惜不夠厲害,只能偶爾發表一些doxa之道>///<


  正文就是大家最近核戰文都會用「逆否命題」真是讓哲學系的小妹我感到很溫馨!故事彷彿是這樣開始的:有些人說「我是人(p),我反核(q)」這個口號太過份了,好像不反核的就都不是人一樣。沒錯,這是出自古典邏輯幾個命題規則裡面的「否定後項律(MT規則)」——

    p⊃q (若p則q, if p then q.)
    ~q (那個曲線是negative否定)
    /~p (那個斜線是所以)

  中文就是——

    條件1. 如果我是人我就反核
    條件2. 我不反核(否定後項q)
    推得結論:我就不是人

  至於我要說的是,可是到底誰說「我是人,我反核」可以用否定後項來否定前項了?沒有人說這中間有「若...則...」的因果關係啊。既然它們打一開始就不是p⊃q,到底憑什麼~q則~p呢?再說得清楚一點,如果這個句子在邏輯學上根本就不是「if..., then....」這種形式的句子(條件句),就算這個規則本身是正確不可動搖的邏輯真理,這句話還是無法利用這個規則來否定。所以用這個理由來說喊口號的人過分,雖然「逆否命題」講出來好像很厲害,可惜還是邏輯不及格。

  那麼這個句子分析出來到底是什麼呢?大家趕流行逆否一下之餘,就再來跟我學一個「連言律(Conj)」吧^.<

    p
    q
    /p∧q (p and q, p且q.)

    我是人(p),我反核(q)。
    我是女生(p),我喜歡寫詩(q)。

  發現原來的推論有什麼問題了嗎?拿第二個例子來逆否看看就知道出這招有多荒謬了,莫非不喜歡寫詩的就不是女生嗎。如果你能看出「我是女生,我喜歡寫詩」無法推得「不喜歡寫詩的就不是女生」,你就明白我這篇的意思了。

  至於「我是人,我反核」這個句子中間給定的關係明明這麼不清楚,我們究竟憑藉什麼來判斷它到底是條件句(若P則Q)還是連言句(P且Q)呢?當然是從對話脈絡而來。

  這個句子之所以可以判斷為連言句無誤,是因為這個口號一開始是為了回應馬英九的一句「台灣沒有『人』反核」,當時率先一批反核人士就跑到了總統府前面排成一個「人」字形隊伍,表達的是「有啊這不就是『人』來了嗎,『而且』(連言)是反核的喔」這樣子,說明的是兩個分別獨立存在的事件。所以!擁核人士絕對也可以造一模一樣的句子,說「我是人,我不反核」,就好像你可以是人,並且同時喜歡吃蛋炒飯一樣,兩者之間完全沒有因果關係可言,比較像是形容、補述的並行關係。

  所以覺得這句口號逆耳、覺得自己被罵而很生氣想要罵回來說反核人士怎麼可以這樣罵的人,呃,這其實是國小照樣造句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讓我們解決這個,不要再戰一些次要的事情了吧。

  最後想到也許我們應該把邏輯學列為國民義務教育的一個科目,否則一個國家國民邏輯素質差的成本實在太高了,不但彼此之間容易溝通不良造成對立,也容易成為被政客修辭操弄的對象。要是如此一來,公民之間就可以有效辯論;如此一來,下次我跟朋友想要理性溝通核能議題的時候,就不用把時間耗在一些這類外圍的游擊戰上。只是對於政客大概就不太方便了。

  讀哲學是有用的!台灣加油♥♥♥

2 則留言:

  1. 其實這句我是人我反核是有出處的
    大概來自於當年馬英九總統大大說了一句沒看到有人反對核四...

    所以這才跳出了很多"我是人,我反核"的聲音
    斷章取義的反反核,不太公平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錯!因此我在文章中也有說明了這個典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