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第二課:連言句
——給其中一些想要戰爆反核人士的人的邏輯課XD
正文就是大家最近核戰文都會用「逆否命題」真是讓哲學系的小妹我感到很溫
p⊃q (若p則q, if p then q.)
~q (那個曲線是negative否定)
/~p (那個斜線是所以)
中文就是——
條件1. 如果我是人我就反核
條件2. 我不反核(否定後項q)
推得結論:我就不是人
至於我要說的是,可是到底誰說「我是人,我反核」可以用否定後項來否定前項了
那麼這個句子分析出來到底是什麼呢?大家趕流行逆否一下之餘,就再來跟我學一個「連言律(Conj)」吧^.<
p
q
/p∧q (p and q, p且q.)
我是人(p),我反核(q)。
我是女生(p),我喜歡寫詩(q)。
發現原來的推論有什麼問題了嗎?拿第二個例子來逆否看看就知道出這招有多荒謬了,莫非不喜歡寫詩的就不是女生嗎。如果你能看出「我是女生,我喜歡寫詩」無法推得「不喜歡寫詩的就不是女生」,你就明白我這篇的意思了。
至於「我是人,我反核」這個句子中間給定的關係明明這麼不清楚,我們究竟憑藉什麼來判斷它到底是條件句(若P則Q)還是連言句(P且Q)呢?當然是從對話脈絡而來。
這個句子之所以可以判斷為連言句無誤,是因為這個口號一開始是為了回應馬英九的一句
所以覺得這句口號逆耳、覺得自己被罵而很生氣想要罵回來說反核人士怎麼可以這樣罵的人,呃,這其實是國小照樣造句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讓我們解決這個,不要再戰一些次要的事情了吧。
最後想到也許我們應該把邏輯學列為國民義務教育的一個科目,否則一個國家國民邏輯素質差的成本實在太高了,不但彼此之間容易溝通不良造成對立,也容易成為被政客修辭操弄的對象。要是如此一來,公民之間就可以有效辯論;如此一來,下次我跟朋友想要理性溝通核能議題的時候,就不用把時間耗在一些這類外圍的游擊戰上。只是對於政客大概就不太方便了。
讀哲學是有用的!台灣加油♥♥♥
其實這句我是人我反核是有出處的
回覆刪除大概來自於當年馬英九總統大大說了一句沒看到有人反對核四...
所以這才跳出了很多"我是人,我反核"的聲音
斷章取義的反反核,不太公平
沒錯!因此我在文章中也有說明了這個典故。
刪除